中國在公元前513年,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鑄鐵件-晉國鑄型鼎,重約270公斤。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后也開始生產鑄鐵件。鑄鐵件的出現,擴大了鑄件的應用范圍。例如在15~17世紀,德、法等國先后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管道。18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后,蒸汽機、紡織機和鐵路等工業興起,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,鑄造技術開始有了大的發展。
進入20世紀,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,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產品技術的進步,要求鑄件各種機械物理性能更好,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;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工業本身和其他工業如化工、儀表等的發展,給鑄造業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。如檢測手段的發展,保證了鑄件質量的提高和穩定,并給鑄造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;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,幫助人們深入到金屬的微觀世界,探查金屬結晶的奧秘,研究金屬凝固的理論,指導鑄造生產。